天然石墨行业无序的开采与发展,使其粗加工产品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不少资金并不充裕的小企业,通过大量出口初级产品以缓解经营压力。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天然石墨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在石墨深加工产品技术上领先的发达国家,则对天然石墨实行“以购代采”的战略,并且进行技术封锁。
不可再生的天然石墨资源,以初级产品出口的方式持续流失。国内企业需要的石墨尖端产品,只能再以出口石墨上百倍的价格进口。
业内人士表示,天然石墨作为一种前景很好的不可再生资源,应该适当限制其初级产品的出口,将更多的精力花在扶持高端产品的发展上,“不能让石墨走稀土的老路”。
出口量遥居世界第一
据USGS(美国地质勘探局)数据,2013年探明的全球天然石墨储量约1.3亿吨,储量前三位的国家为巴西、中国和印度,其中中国储量约为55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42%。2013年全球天然石墨产量为119万吨,其中中国生产81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8%,位居全球首位。
我国生产的天然石墨产品中,绝大部分是最初级的加工产品。这些初级加工产品,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产能过剩又压制了价格。2011年之前,天然石墨产量最大的初级产品鳞片石墨粉的价格逐年递升,一直到2011年时达到6700元/吨。随后其价格又开始连续下跌,截至当前,石墨精粉的价格较高位时已跌去超过50%。
由于天然石墨行业内格局分散,以小企业居多,不少企业选择出口以减轻资金压力。
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出口石墨初级产品最多的国家,每年出口总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0%左右。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1~2013年,国内“天然石墨”出口数量分别为44万吨、25万吨、25万吨。有专家告诉记者,海关统计的“天然石墨”主要是石墨精粉,其中纯度较低的一些产品出口时价格甚至不足3000元/吨。
另有数据显示,2010年时,中国对外出口的石墨产品超过58万吨,而出口石墨产品第二多的印度总出口量还不足10万吨。
进出口产品差价最高达百倍
在我国大量出口石墨初级产品的同时,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却早早把石墨列为了战略资源,严格控制开采。
进口中国石墨最多的国家,也是石墨深加工产品的主要供应者。由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对石墨深加工的技术进行封锁,一直无法实现技术突破的国内企业几乎没有生产顶尖石墨产品的能力。黑龙江省石墨产业协会秘书长陈育群表示,“国外的石墨专家,如果要到中国旅游或者出差,需要经历层层审批。”
由于国内企业产品缺位,石墨尖端产品的需求只能通过高价进口得以满足。初级产品低价出口,高端产品高价进口,中国石墨产业的损失难以估量。
“主要出口的鳞片石墨精粉,价格最低还不到3000元/吨;进口的一些负极材料,可以达到10万~20万元/吨;而一些氟化石墨产品,能达到30万~50万元/吨。”奥宇石墨集团总经理王庆海介绍道。
值得注意的是,石墨初级产品加工成高端产品后,不可避免会形成原材料的损失。以国外天然石墨粉做成的负极材料为例,国内石墨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袁国辉介绍,这类产品的损失比例在80%左右,即1公斤天然石墨可以做成0.8公斤负极材料。不过,即便考虑20%的原材料损失率,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价差空间仍十分惊人。
鸡西一位石墨企业的负责人还表示,其早年也曾与国内某所顶尖院校合作,投资石墨深加工产品的技术研发。然而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却不合格,企业因此赔了上百万。且在深加工产品上投入的企业很难获取国家补贴,随后公司就没有再进行相应的投资,而是主要做石墨的开采与初级产品加工。“毕竟这样风险低。”该负责人认为。
初级产品出口应被合理限制
“实际上,黑龙江也想限制出口”,陈育群向记者透露了黑龙江当下的尴尬处境,“但是如果现在立即大幅限制产品出口,很多企业的生存就难以保证。黑龙江石墨企业的生产成本本来就是全国最高的,如果再不能出口产品,那么对于黑龙江的石墨行业打击太大”。
对于石墨产品的出口,国内石墨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袁国辉认为,在管控上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石墨毕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不能等到石墨资源流失殆尽才去考虑限制,现在应该适当的控制初级产品的出口”。
鸡西市石墨行业协会会长韩玉凤同样认为,对石墨初级产品的出口应该作出相应的限制,一些天然石墨产品诸如球形石墨的出口补贴应该取消。
“球形石墨之前还算得上是深加工产品,现在技术发展得很快。球形石墨已经只能算是粗加工产品中相对高端一点的产品了。”韩玉凤表示。
在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石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荣华看来,完全限制石墨初级产品的出口并不现实。“应该合理地引导,让有能力发展深加工的大企业更好地发展。如果国内有技术发展更高利润的顶尖深加工产品了,自然不会愿意出口初级产品。市场化的引导是比较好的解决方式”。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表示,对于石墨产品的生产、出口等问题,国内可以借鉴对稀土的操控方式,将资源整合起来。“不能等到没有资源了,才去整合。政府现在需要借鉴管控稀土资源的模式,进行相应的资源整合与技术研发引导,以免让石墨资源重走稀土的老路”。
(实习生张猛对本文亦有贡献)
资本市场
无产品无市场石墨烯概念股非理性繁荣
每经记者师烨东发自北京
尽管天然石墨的产品价格全线下跌,石墨烯这三个字,却在资本市场中闪耀着金光。“石墨烯时代将颠覆硅时代”、“石墨资源将枯竭”等消息,刺激着石墨烯概念股不断暴涨。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十余家石墨烯概念股上市公司近三年年报发现,一些公司并没有和石墨烯有关的业务,甚至有一些厂家连和石墨烯原材料石墨或是含碳元素的气体的相关产品都没有。实际上,即便石墨资源真的枯竭,对于石墨烯的制造也未必会有影响。
国内发展石墨烯项目的公司,也都全部处于研发阶段,并没有哪家公司以此为主营业务。